灌木在生態護坡中的作用我國的邊坡坡度一般為45°,有的甚至達到60°以上,單純用草本植物雖然覆蓋度大、美觀,初期植被均勻整齊,但防護效果不太理想,而栽植喬木又會提高坡面負載,在風力作用下極易造成坡面的不穩定或坍塌。隨著實踐經驗的提高,人們逐漸認識到灌木綠化具有的優勢。
灌木不僅具有良好的抗旱、保水、保土、防風沙、降塵土、抗鹽堿等優點,而且生長快、耐貧瘠、對土壤環境要求不高,和草本植物相比,優勢相當明顯:一是灌木類木本植物根系的先端部位能向土壤母質內部延伸,在吸取其營養的同時固持風化土層,增強邊坡的穩定性。二是維護管理作業量小,灌木對水、肥的需求少,適應性強。三是對小氣候的改善作用明顯,能緩和陽光的熱輻射,使酷熱的天氣降溫、失燥,給人以舒適的感覺。同時由于灌木的生物量比草本植物大,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,吸滯煙灰粉塵,稀釋、分解、吸收和固定大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也較多,能更好地凈化空氣。但單一的灌木群落也易產生表土侵蝕,對初期的水土保持不利。因此,在邊坡防護過程中,植物種的選擇以草本植物與灌木配合為宜,二者結合,可起到快速持久的護坡效果,有利于生態系統的正向演替。
采用草本植物種子和灌木種子混合播種時,有時會不盡如人意,常常形成稀樹草原的格局,這是因為草本植物一般發芽早、成坪快,往往扼殺剛剛發芽的灌木幼苗。所以在當今的綠化施工過程中,一般先種植生長速度快、成坪快的先鋒草本植物,以達到快速恢復植被,控制早期水土流失的目的,然后因地制宜栽植灌木。